济南“醒”了!
1月5日,济南市委经济工作暨“四个中心”建设推进大会召开,会上印发了《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指标体系》和《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(2020-2022年)》,推出一系列“硬核”举措。
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雄心,跃然纸上。
01“万亿之问”
作为国家城镇体系的最高塔尖,济南正式发力冲击国家中心城市,提出明确的时间表、路线图。济南行政区划调整一年来,增长的不仅仅是经济数字,更是争先进位的强烈意识。
但要成为一座国家中心城市,经济总量是一个重要指标。
“2019年济南GDP能达到多少?”“2019年济南GDP能过万亿吗?”年末岁尾,一些关于济南GDP的网帖开始多了起来。
2018年,济南经济总量为7856亿元,莱芜为1045亿元,两者相加接近9000亿元。2019年前三季度,济南生产总值为7189亿元,增长7%,距离突破万亿元还有2811亿元。
“济南GDP之问”,可以简化为一道数学题:增长能否超过10%!
在当前经济环境下,达到10%的增幅可不像登上千佛山那么容易。济南迈入万亿俱乐部的时间,还要再等等。
万亿只是个数字。济南的变化,肯定不能简简单单地归结于这一组“一个1带着N个0”的数字。众多鸡汤文中有这样一款:“不怕你不优秀,就怕你不努力。”
如今的济南,就归于努力的那一类,而且是有目共睹。或许有人说,济南是拿山东省会的身份做文章,本身就占尽各种资源。但是多年的发展事实摆在眼前,有资源也不一定出人头地,关键还得看怎么干。
很多年前,《济南人性格特点与济南城市发展关系的分析》一文在济南风行一时。文中说,济南人的性格没有北京人大气,没有上海人精明,没有四川人火爆,没有东北人生猛,各种性格都有那么一点,但又都不明显。
“规矩、中庸、保守、缺乏魄力。”当然,这只是济南人的其中几面,济南人热情、宽容、大度、不排外等,也是值得书写一笔的优良品质。
在作者眼中,济南人与沿海地区的城市居民相比,欠缺大气和灵活性,因此失去了许多发展机遇。济南较慢的经济发展速度强化了济南的稳重、保守、规矩等性格特点。文中的描述或许存在争议,不过在外省人看来,济南人最代表山东人,基本为“公论”。
朴实稳重、规矩中庸、不温不火等标签犹如济南人自带的光环,如影随形。一如多年来济南城市发展传递给外界的印象。即使在2004年,那个“以GDP论英雄”的年代,GDP被烟台超越的济南也没有表现出多大的“竞争欲”。
看似无欲无求的济南,十八大之后,官场上却经历了一场“暴风骤雨”。王敏、杨鲁豫接连落马,使济南成十八大后,第二个书记市长双双落马的省会。
这并不是一项光彩的记录。2015年3月,尚处“调整期”的济南官场迎来新任市委书记,时任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调往济南。
与土生土长的山东官员相比,出生江苏,在上海求学、工作多年的王文涛一开始就“不按套路出牌”:敢说,敢干。在2016年5月的一场会议上,王文涛自揭短板:济南市去年实际到账外资15.8亿美元,还没有超过青岛一个黄岛区,他们是16亿美金。
在2017年一次调研拆违工作时,王文涛看到展示牌上违建未拆除之前的照片,不由得发出“说济南像个县城就是这个感觉”的感慨。而后,一旁的时任济南代理市长王忠林还补充道:“未拆之前济南连县城都不如,就像个农村大市场。”
在王文涛的带领下,济南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拆违行动。“拆违没有任何妥协余地。”无论是城中的违建,还是千佛山的别墅,均在这场行动中化为瓦砾。
不仅如此,王文涛喊出举山东全省之力实施“省会战略”,并在多个重要场合拿郑州、合肥举例,怒刷济南的存在感。
多少年来默默无闻的济南,似乎开始“醒”了过来。城市的性格之中,逐渐融入了雷厉风行的因子。
2018年3月,王文涛北上黑龙江,之后担任该省省长。离鲁赴黑途中,王文涛写下了离别感言,其中有这样一段——大家欣喜地感受到,济南的境界高了,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开始领跑全省……
济南的干劲足了,“为担当者担当、让实干者实惠”蔚然成风,让广大干部既想干事、又敢干事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了完整的体系,反对“自以为是”、反对“撸起袖子不干活”的摆拍式干部和“撸起袖子加油喊”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形成共识。
济南的机遇多了,大数据、数创公社、量子通信、济南工研院等开启了“弯道超车,变道换向”的超越之路、创新之路;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撬动了“千年一跨”的“千年机遇”,破解了“中疏”和“北跨”的空间制约。
济南的速度快了,“两横三纵”快速路闭环成网,“两环十二射”高快一体路网呼之欲出,轨道交通加快建设,即将圆了泉城人民的“地铁梦”。
济南的城市更温暖了,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通过精细化管理,打造“生命至上、公平正义、共建共享、关爱包容”的有温度的城市。
济南的改变,在这篇离别感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。随后,时任济南市市长王忠林接棒,成为济南市委书记。
用网红词汇来讲,现在的济南,“求生欲”满满。济南的“求生欲”,既对外也对内。
对外,将莱芜纳入麾下,不但扩展了地理空间,还将经济总量直接提升了1000亿元;争取国家中心城市中不遗余力,各种造势,甚至不惜与青岛正面交锋。同时,高调提出要当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。当然,青岛也不是等闲之辈,你争第一,我就当“绝对第一”。
2019年3月,王忠林在接受采访时直言:
京津冀与长三角之间尚没有国家中心城市,济南正处于二者之间,建议国家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,填补这一战略空白,构筑形成新的战略支点,充分发挥山东作为沿黄省区唯一沿海省份的龙头优势,打造黄河经济带,与京津冀经济圈、长江经济带南北呼应,构建起我国最为活跃的经济走廊。
如今的济南形象,与传统印象中对济南人、城市的认知,已然形成强烈反差。这还是那个中庸、规矩的济南吗?济南媒体中,多次用一个词来形容当下的济南——奔跑中。
当青岛“学深圳赶深圳”、南下招商之时,济南也是马不停蹄。南下上海、北上北京,积极融入京津冀国家战略。或许是平淡了许多年,又或许是压抑了多年的弹簧,“醒”来之后的济南,求生欲格外强烈。
梳理2019年上半年王忠林和济南市市长孙述涛的行程可以发现,两人共会见了54家企业负责人,涵盖着文旅、物流、生物医药、金融服务等多个行业,包括阿里巴巴、平安集团、中化集团、保利集团等央企、500强企业,大企业占到相当大的比重。
齐鲁晚报评价说,这是济南扬起省会龙头的关键一招,也是不可错失的机会,让济南朝着北部总部基地的目标一步步迈进。“北京正在疏解非首都功能,大量央企和跨国公司总部要外迁,机遇千载难逢。”王忠林说。
奔跑中的济南,这两年的成绩单相当耀眼。在最近两年的统计数据发布中,济南官方用语,自然或者不自然、有意又或是无意地流露出自豪之情。
比如去年10月28日,济南公布了2019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发展数据。
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89亿元,同比增长7%,增幅居全省第2位;
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.9%,居全省第2位;
进出口总值增长14.6%,居全省第3位;
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.8%,居全省第5位;
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7.4亿元,同比增长8.6%,增幅居全省第1位;
9月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06.4万户,居全省第2位,增速高达46.6%,居全省第1位;
实际使用外资11.4亿美元,居全省第2位。
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领跑全省。
高光的背后,是实力。
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曾在济南与中央企业合作对接会上,面对台下50多名知名企业、跨国公司嘉宾时,用一段话介绍了当下济南的产业发展现状。
“这里产业体系完备,十大千亿级产业加速崛起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两大优势产业,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3000亿元,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占据山东省半壁江山,全市新药药号超过1300个,居全国之首。”
济南的新动能,令人眼前一亮。
一座城市的崛起,首先是制度的崛起。新制度的确立,离不开大刀阔斧地改革。制度,为城市、为官员、为人立规矩。
将时光拨回到2018年6月20日,济南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召开,现场播放的暗访短片集中曝光了一大批影响济南营商环境的问题。
会后,155人因履职不力、服务意识差等破坏营商环境问题被问责。被问责人员和组织,包括市管干部29人;党纪政务处分36人,诫勉谈话(诫勉)58人,通报批评16人,约谈、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等45人;问责党组织13个;公开通报曝光了其中30起典型问题,106名公职人员、多个市级政府部门及区县被点名通报。
力度和规模之大,省内罕见,国内也鲜有。狠起来的济南,连自己人都怕。
随后,济南市公布了《深化“一次办成”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》,打包推出了包括“推行‘拿地即开工’审批模式”“企业开办‘一次办成’”等在内的35条重磅改革措施。这35项改革政策覆盖的广度之大、推行的力度之强,为企业和市民所称道,被形象地称为“营商环境优化35条”。
在2019年第一季度全国改革热度指数评估报告中,济南的改革热度指数紧追京沪,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位列第三。自2018年6月至今,济南已出台实施各类改革文件69件,承担的65项国家级、56项省级改革试点顺利推进,各项改革事项和重点推进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预期目标。
最近,济南市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了《关于深入实施“新时代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程”的方案》,计划遴选一批年轻干部,共360名左右。其中,市管副局级干部30名左右,一般不超过40岁;正处级干部80名左右,一般不超过38岁;副处级干部100名左右,一般不超过35岁;正科级干部150名左右,一般不超过32岁。
也就是说,“90后”干部也在遴选范围之内,而且占比相当高。如此敢闯敢试,再一次突破了外界对济南的刻板印象。
四面荷花三面柳,一城山色半城湖。如今的济南,正在叮咚的泉水声中,轻拂而过的杨柳枝中,显现出凌厉好争的一面。
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?济南正在冲刺。
编辑:纪海涛 / 审稿:王运宝转载请注明来源